top of page

關於非洲

         2007年3月據報非洲布吉納法索、剛果、蘇丹及烏甘達等四國爆發大規模腦脊髓膜炎,非洲「腦脊髓膜炎帶」西起非洲西部之甘比亞及塞內加爾,經馬利、布吉納法索、尼日、奈及利亞、查德、蘇丹至非洲東部衣索比亞及厄利垂亞,疫情經常發生在此地區之乾季(每年12月至次年6月)。國人這段期間前往上述國家商旅,應事先注射相關疫苗,避免感染。

       非洲地區衛生環境普遍不佳,再加上氣候變暖造成各類流行性傳染病大肆蔓延,較常見為愛滋病、瘧疾、霍亂、登革熱、黃熱病、痢疾、傷寒、腦脊髓膜炎及肺結核等疾病,出國前應事先做好抗體疫苗注射及準備相關預防藥品。前往瘧疾流行地區,應於出發前三週開始服用抗瘧藥物,返國後三週內仍宜繼續服用;若干國家並規定須持有注射黃熱病之黃皮書證明文件方可入境。 其他應注意之衛生事項:

(一) 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未煮熟食品及飲用生水。
(二) 南非東部及北部地區河水中有寄生蟲,不宜游泳及戲水。
(三) 非洲國家氣候乾炎熱,應適當補水份。
(四)布吉納法索有腦脊髓膜炎W135型疫情,欲前往該國者請施打W135型疫苗。
(五)應投保海外旅遊安全保險。

      頃據我駐開普敦辦事處查報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已提出南部非洲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間將出現高過平均值之瘧疾傳染預警,警告前往該地區商旅人士提高警覺。另指出非洲東部每年10月至次5月間是雨季,亦是瘧疾肆虐疫情爆發時期,而南部非洲每年自12月後的暴雨及洪災均將增加瘧疾爆發的可能性。

       非洲地區全年流行瘧疾的國家包括安哥拉、莫三鼻克、馬拉威、坦尚尼亞、尚比亞及馬達加斯加;另季節性發生瘧疾的國家包括納米比亞、波札納、南非、辛巴威、肯亞、烏干達、厄利垂亞和史瓦濟蘭。

       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,位於東半球的西南端,東臨印度洋,西瀕大西洋,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,東北則以蘇伊士運河和紅海為界與亞洲接鄰;地跨南、北半球,赤道從中橫貫,全洲約3/4的面積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。總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,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%,是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大洲。

       非洲的原住民,大致可分為兩大類,即北非的白種人,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種人。除此之外,尚有居往在撒哈拉沙漠中央部分和衣索匹亞高原的黑、白種混血的種族,在馬達加斯加島的黑種與白種(印尼地區過來的人種)混血後代。在整個非洲的7億2000多萬人口中,除上述人種外,尚有另外的10%為來自歐洲、亞洲之移民;這些移民,除了許多往在西非及南非之歐洲移民外,移民在東非及南非的印度人,亦為數可觀。不過,非洲的部族觀念比人種還重要,各部族間有共通的語言,也各具有傳統的生活習慣,同一部族的份子間,凝聚力也很強。因此部族的存在對非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         非洲處於北緯37度至南緯35度之間,赤道橫貫大陸中部,形成南北對稱的氣候帶。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。北部3或4月至9月最熱,南部9月至次年3月最熱。山區和位於熱帶以外的北部地區以及南部沿海地區氣候比較溫和。乾燥是非洲氣候的主要特徵,全洲約有1/3地區年平均雨量在200毫米以下。譬如,撒哈拉地區有連續多年滴雨不降的現象。除此之外,氣溫也因地勢的高低及日照的大小而有所不同。譬如,同屬肯亞的海岸都市蒙巴薩和高原都市奈洛比,溫差約在10度左右。而內陸部分,白天的最高溫和夜間的最低溫,差距相當大,有時可達20度以上。因此,同是非洲地區,視目的地之不同溫差也有所差異。

bottom of page